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部门专栏 >> 市红十字会 >> 造血干细胞捐献
“不需要知道对方是谁,只要能帮到就好”
时间:2025-08-11 17:2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办公室

    “现在整个人轻松多了,就像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7月29日上午,崔女士在宁波造血干细胞爱心采集室成功捐献了35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宁波市第197例、浙江省第124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份珍贵的"生命礼物"将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

    这份大爱的缘起,始于几年前的一次偶然。90后的崔女士是余姚市黄家埠镇十六户村人。2023年3月,崔女士在浏览社交媒体时被一则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自述深深打动。“自己的一个行为可能拯救一条生命,我觉得很有意义,我也想这么热心一回。”这个念头就这样在心里扎了根。不久后,在一次献血时,她毫不犹豫地登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入库时就知道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我也愿意试试。”崔小姐笑着说。

    命运似乎听到了她的心声,2024年2月,她首次接到初配成功的通知,遗憾的是当时因排序靠后未能实现捐献。

    今年5月,崔女士再次接到电话——她与一名患者高精度配型成功,并且位列捐献者排序首位。

    “当时最担心的就是体检能否通过。”她回忆道。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后,她长舒了一口气:“这下总算放心了,终于有机会帮到患者了。”

    7月25日,崔女士入院开始注射动员剂。为了这次捐献,她提前一个月调整生活作息,坚持早睡早起,增加营养摄入,将体重从106斤提升到114斤。

   “虽然增重过程不容易,但想到患者可能需要竞彩篮球投注造血干细胞,这点付出很值得。”动员剂的注入让她感到略微不适,但她从未动摇。“这点不适与患者的痛苦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她的这份坚定,也让最初不理解她的家人转变了态度,79岁的奶奶主动承担起每天送营养餐的任务。

    由于造血干细胞捐献遵循“双盲原则”,崔女士不知道受捐者是谁,但她并不在意:“不需要知道对方是谁,只要能帮到就好。”

    崔女士的爱心举动延续了其家乡十六户村作为浙东革命“红色堡垒”的精神传承。十六户村地处姚西北平原,作为历史上的红色堡垒村,曾是浙东革命根据地与杭州湾北岸根据地之间的重要海上通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