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薄雾缭绕,松阳县叶村乡南岱村的清晨,静谧祥和。
8月11日早上8点,来自江苏苏州的画家严东红像往常一样,熟练地架起画板与手机,开启每日清晨的写生直播。清幽的风景,风趣的讲解,伴随偶尔几声鸟鸣,寂静的小山村突增几分生气。
网络打破时空界限,天南海北的国画爱好者隔空“相见”。他们或认真学习严老师的作画技巧,或赞美小山村的优美风景,或结伴邀约来南岱村现场写生和学习。
一个画家入村,让常住人口只有50多人的小山村热闹了,也为偏远山村带来了实打实的发展“流量”。
村里“南岱问山”写生基地运营主管何玲说:“严老师入驻南岱村才两个多月时间,通过直播和举办国画展引来的绘画爱好者已有300多人次,直接为这个偏远小山村带来超50万元的收入!”
今年51岁的严东红,是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国画写意和山水写生,近年来边游历山水古村边做绘画写生直播,被誉为“行走在风景线上的画家”,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
“结识南岱村是难得的缘分。”严东红说,两年前在松阳杨家堂村做写生直播时,经松阳本地画家推荐和介绍,他第一次听说并来到中国传统古村落南岱,当时虽然村庄名气还不大,但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严东红对南岱村可谓一见倾心,“这里有古朴的黄泥墙、青翠的山峰、淳朴的村民,尤其是一条穿村而过的小溪,随处可见的大小石头,几乎满足了国画写生的所有元素。而更令人惊讶的是,村里还有一座藏在民居中的美术馆。”
今年6月,在省文化特派员、浙江展览馆干部姜磊和松阳县文化部门邀请下,严东红再次来到南岱村。这次来,他已决定常住南岱村,跟随他的还有25名写生班学员,以及自己倾力创作的45幅山水国画作品。
7月14日,以“墨韵松阳 问山答墨”为主题的严东红写生作品展在“南岱问山”美术馆开幕。与此同时,“严东红艺术家工作室”正式落户南岱村。
课堂搬到溪涧,山水成为教材。成为南岱村“新村民”后,严东红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白天,指导学员写生创作;早晚则分别开两场写生直播,每次直播观看人数超4000人次,点赞达数万次。独到的绘画技艺阐述、优美的山村美景,随着直播镜头实时传到海内外,吸引了万千画家和绘画爱好者的关注。
“我就是看了严老师的直播后,慕名到南岱村向老师求教的。”湖北省咸宁市绘画爱好者张丽玲,辗转两趟火车、一趟客车,花了两天时间来到南岱村,跟严东红学习了10天的工笔绘画。她说:“一到这个优美安静的古村落,自己的心就静下来了。现场跟着严老师学习,收获很大,来值了,下次还要来!”
嘉兴桐乡市凤鸣天女中心小学美术老师王春强与另外3名老师一起,结伴来到偏远的南岱村,吃住在村里,跟着严老师学习绘画。他说:“南岱村让人流连忘返。每年假期我都要出去写生,去过很多地方,但像南岱村这样富有原汁原味风貌的村落已经很少了。”
有绘画爱好者和粉丝追到了小山村,也有知名画家和大咖被吸引而来。前不久,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文联主席魏义和、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钱万杰等一批画家纷纷来到南岱村,少则住一周,多的住了20多天。
远在马来西亚的华裔绘画爱好者陈庆洳,在连续多次观看写生直播后,也跟严老师约定,9月份来南岱村参加写生培训班。
“美术馆写生基地同时只能接待30多人,我们正在与村民协商,拿出空余房间用于写生学员和采风画家住宿。”何玲说,随着画家和写生团队的增加,将有竞彩篮球投注村民的闲置住房被激活,同时也为乡村土特产销售打开了市场空间。
从驻足欣赏到与艺术相伴,南岱古村村民的生活正被艺术悄然改变。叶村乡宣传委员李倩倩说,竞彩篮球投注艺术力量的汇聚,将推动一个画家“带火一个村”到“带动一片村”,持续为乡村注入文化活力,让“艺术乡建”的种子在广阔的田野上开花结果。
【延伸阅读】
2018年4月,松阳县启动“百名艺术家入驻乡村计划”,面向全国各地艺术家广发“英雄帖”,先后引入超过100名有情怀的艺术家入驻,推动了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艺术助推了传统村落的绿色发展。2024年,松阳乡村旅游收入达12亿元,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居全市第一、浙江省山区县第二。
【专家点评】
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研究所所长王丽云:
运用互联网思维,以艺术驱动乡村发展、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松阳县南岱村通过艺术家驻村实践实现锐变,是浙江“艺术乡建”的一个缩影,也是打造乡村艺术新业态的新探索。特别是建立“文化特派员+艺术家驻村”双轮驱动机制,以文化特派员服务为引导、画家驻村为支点,实现了艺术家“直播带货”淳朴山村,继而实现艺术资源转化为乡村绿色发展资源,本地村民从艺术创作“旁观者”变为艺术产业生态“参与者”的突破,为激活偏远山乡特别是中国传统古村落闲置资源以及促进乡村土特产销售等探索了新路径,有效促进了现代乡村绿色发展路径的拓展与乡村文明形态的重塑。